欢迎来到霓裳民族服饰定制官网!

昆明霓裳民族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 定制咨询热线

    0871-63379195
  • 咨询业务经理

    186 6910 8076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霓裳资讯  >  正文

另类的风景,澄江阳宗民族服装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 2018-11-01     浏览次数:

分享到 56.3K

        澄江县阳宗镇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这里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而且具有明清之风的民族服装“古装”也是特色鲜明。阳宗镇的“古装”衣服有两种:“满镶滚”和“花托肩”。穿“满镶滚”的年龄大一些,都在五六十岁以上,现在阳宗的老人一般都还在穿;穿“花托肩”的,过去是年轻人,现在几乎没有人穿了,只有一些人家里还保存着,只有过节玩花灯的时候穿一次。


另类的风景,澄江阳宗民族服装


        “花托肩”要在衣服领口订上宽五寸、长二尺的托肩,托肩上绣满山茶、牡丹、喜鹊等吉祥纹饰,或绣上一些寄托祝福的传说故事、劳动场景。在托肩的周围用各种颜色的绸辫镀边,衣摆、裙口等地方也用布条和绸边镶边。因为颜色艳丽、富贵,“花托肩”是阳宗女孩子结婚时必需的古老婚服。“满镶滚”要比“花托肩”简单很多,黑色托肩上不绣花,只用各色布条、丝辩镶边,色彩淡雅、朴素美观。


        与之相配的裤子是“灯笼裤”,裤筒周围4寸左右高的地方用丝线绣成图案,图案上下还用“龙纱辫”镶起,穿起来像灯笼在飘荡。鞋子叫“扳尖鞋”,像一只木船,鞋尖向上翘起,鞋帮绣着半截花,还有蜂、蝶等图案。后跟上部钉着一条舌状的布,叫“鞋搜巴”。


另类的风景,澄江阳宗民族服装


        衣服穿好后,还不能出门,还要做头。头要梳成中国最古老的“高髻”中的一种“研子高警”,这种发型在明清两代最为流行。头部的打扮也是最费时间的,至少要40至50分钟,而且要别人来做,自己是没有办法的。


        这种民族服饰什么时候出现在阳宗的,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当地人都认同的说法是,像当地的“关索戏”一样,由军队带入云南进入阳宗。阳宗的土著民族是彝族,明朝时期,随军队进入云南的外来人比较多,他们在教会当地人先进耕作技术的同时,也把外地的服饰文化带了进来。阳宗人在当时的彝族服饰上加入外来服饰的特点,就成了现在的长衣。阳宗由于地形原因,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古时候的服饰就得以保留下来。


另类的风景,澄江阳宗民族服装


        特别是在阳宗镇新街村,随时都能看到老人穿着古老的满襟衣服、灯笼裤、绣花鞋,悠闲地坐在墙角晒太阳。她们的衣服长及膝盖,大襟、领口和襟边都用花边镶滚,裤脚也要镶上花边,绣花布鞋的头向上翘起,鞋跟后面还多出一块舌状的布。不由得让人想起“云南十八怪”中的两怪来:裙子穿在长裤外、鞋子后面多一块。很像老照片里清朝时期妇女的服饰,连阳宗人也称这种服饰为古装。这种服饰颇有古风神韵,却依然流行在这里的村落中,伊然就是一道“另类”的时尚风景。这种自明朝就沿袭至今的古代服饰彰显着此地的丰厚历史和人文魅力。


另类的风景,澄江阳宗民族服装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现代服饰涌了进来,阳宗的传统服饰受到了冲击。现在,年轻人基本不再穿传统服饰,只有60岁以上的人还固守着这个传统。恰恰也是在和外界的交流中,阳宗的“古装”开始不断受到关注。阳宗收集服饰去展出,国内外的游客纷纷来到阳宗购买、收藏这种古老的服饰。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文化遗产,当地有关部门借助农村文艺队表演,参加各种文化交流,节庆以及农村婚俗等形式,将一套套色彩艳丽的衣服展现出来,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在阳宗镇新街村,60多岁的付贵芬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刺绣能手,10多岁开始跟着家人学习制作服装和绣花鞋,她善于在衣服和鞋子上做出各种图案和色彩的花,几十年的坚持她已经随手就能绣出各种花纹图案,制作的衣服、鞋、帽十分精美,由于其工艺精湛,绣品供不应求。

铝单板厂家 品牌鞋店加盟 深圳服装设计学校 衣之风 帽子厂家 帽子定制 少数民族服饰 霓裳民族服饰_阿里巴巴旺铺